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

《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两广总督佟养甲的疏言中“遂行禁止”“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和顺治帝的态度可看出,他们反对外商进入广东贸易,沿袭明末做法禁止葡萄牙商人入广东贸易。故选A。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D项错误,材料涉及澳门的目的是说澳门开放已引起地方事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B. “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集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存状态。这一观点认为

A. 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

B. 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

C. 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D. 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杭州东街(现建国北路)的丝行在每年正月十六日开张,四月的小满一过,近到笕桥、乔司(方言茧桥”“缫丝的谐音),远到南浔、湖州,投售土丝的蚕农摩肩接踵……。东街的土丝收购价一高,德清、海宁的蚕农摇船赶来了……。从中可以得出:    

A.商品经济已影响农村   B.杭城丝织业十分繁荣

C.杭城经济文化生活丰富  D.资本主义萌芽始现

 

查看答案

经文献资料和考古证实,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均与城门相通。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整个街面宽约50米。长安商业繁荣,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分散在城中

B. 是研究西汉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素材之一

C. 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促进商业的繁荣

D. 青花瓷的热销给许多店铺带来丰厚利润

 

查看答案

日本人斯波义信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斯波义信所述的这一现象可能出现于

A. 汉代长安

B. 北魏洛阳

C. 唐代长安

D. 宋代临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