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还给中国另一种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还给中国另一种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区割成两半,其纵长500英里。它也在内地接受几条支流的汇入,其结果是黄河的流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泥沙。通常河流的水内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6%的纪录。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个夏天达到了难以相信的含沙量63%。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防溃决泛滥,造成大量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可能。这河流的水量在洪水期间和枯水期间幅度的变化又大,更使潜在的危机经常恶化。按理说来,有一个最好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又有威望动员所有的资源,也能指挥有关的人众,才可以在黄河经常的威胁之下,给予应有的安全。当周王不能达成这种任务时,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

材料二  在《春秋》里经常有邻国的军队越界夺取收成的记载。饥荒时拒绝粮食之接济尤其可以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孟子》书中提到饥荒17次之多。在一段章句里提及公元前320年,魏国的国君因为他的辖地跨黄河两岸,曾告诉亚圣当灾荒严重时他须命令大批人民渡河迁地就食。在这时候鲁国已扩充其疆域5倍,齐国已扩充其疆域10倍。不难想象,当时各大国要较小国家占有显明的优势。它们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

材料三  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之必要,这项工程终使秦始皇在历史上名传千古。所以这种局势的展开也指出中国即使在国防上也要中央集权。全国的国防线大致与15英寸的等雨线符合,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防线,不仅为无数战士留下了辛酸的记忆,也是中国妇女流泪的渊薮。总之它在地理上构成第三个因素,注定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机构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之下。

——以上材料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阐释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提示:本题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治理水患;利用中枢力量所控制的资源在赈灾时发生作用;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加強国防。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环境上即产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它们所控制的资源能够在赈灾时发生确切的功效,所以在吞并的战争中也得到广泛的支持”“总之它在地理上构成第三个因素,注定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机构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之下。”的信息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治理水患;利用中枢力量所控制的资源在赈灾时发生作用;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加強国防三个方面阐述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社会政治制度的不断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自由民17 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材料二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三、其次为民权。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孙中山,中华民国十三年四月十二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在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有哪些体现? 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政府的职责。

 

查看答案

亚当·斯密一贯倡导:人类的利已行为可以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达到人类整体的福利。就是这个亚当·斯密,在写作《国富论》的同时也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赞美人类的同情心和道德,从而引出了所谓的“斯密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所谓的新政,那将是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将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胡佛的竞选总统演说

材料三

《社会保障法》(1935年8月)

第1节  为使每州能在该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苦老人提供财政资金,特批准拨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9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款项。

第301节  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准许拨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00万美元,并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4900万美元……

第401节  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贫苦的儿童提供财政补助,特此批准拨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24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款项。

第501节  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妇幼保健设施,特准从截至于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起,拨予每一会计年度380万美元。

——黄德禄等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在市场经济制度问题上看法的不同及其后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斯密问题”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下表是某国经济增长速度表,以下分析符合的是

 

1981年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1.9

-2.5

3.6

6.8

3.4

2.8

3.4

 

 

A. 该表反映出勃列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的巨大成效

B. 该表反映了里根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取得成效

C. 该表反映出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

D. 该表反映出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迎来新一轮的经济扩张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53-1983 年苏联的GDP增长率和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导致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斯大林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 赫鲁晓夫的改革严重脱离苏联实际

C. 勃列日涅夫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    D. 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失败

 

查看答案

“再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了审查,甚至连《圣经》也被……”这种情况应该发生于什么时期

A. 古希腊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运动    C. 宗教改革运动    D. 启蒙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