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该制度是 A...

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该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世官制

 

C 【解析】“尽天下之权,而收之在上”是指中央集权过度,该制度应当是郡县制,故答案为C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较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排除A项;宗法制和世官制不是地方行政制度,与中央集权没有关系,排除B、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人名)任南海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 无封地,只有俸禄

 

查看答案

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家庭关系和睦    B. 始终坚持王位世袭

C. 宗法观念浓厚    D. 分封等级森然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改变人类进程,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17世纪,伦敦就已经做好了充当世界资本主义首都角色的准备。

     ——彼得·伯克

作为主导世界的帝国,英国开启了广阔的原材料资源和欧洲以外的新的市场。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说,“资本主义生产纪元的黎明”与大英帝国的加强同时发生。帝国从冒险中获得的资本——棉花、烟草、奴隶——为岛国跳跃式地冲向工业发展的新边疆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费尔南·布罗代尔

(1)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伦敦被誉为世界资本主义之都的原因。

材料二: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2)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

(3)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不到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英国的面貌。依据材料,概括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从哪些方面改变了英国的面貌?

 

查看答案

思想解放运动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材料四  在启蒙运动中,“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R.T.马修斯等《西方人文: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的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

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

(3)材料四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依据上表,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方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泉州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400年鳌头的“东方第一大港”、与亚历山大港齐名,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名气遍布全球。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元代,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当时泉州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港,也是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进入明代,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城市也凋零殆尽,泉州港走向衰落,变成地方性的小港。

——摘编自《泉州网》

材料二 阿姆斯特丹最早的港口活动可追溯到公元13世纪。阿姆斯特丹港于1342年首次被记载,见于阿姆斯特丹获得城市权的相关资料中。在荷兰黄金时代,阿姆斯特丹港发展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港口。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港,港内船桅林立,岸上堆满货物,一派繁荣景象。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当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享受着源源不断的海外财富时,精明的荷兰商人迅速加入海外贸易竞争,阿姆斯特丹不仅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还是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中心。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崛起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隔绝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也造成了各大洲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简要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如何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和流动,对世界有关地区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