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原著《天演论》的本意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只适用于“生物界”,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生物界”没有道德标准,而人类有着相亲相爱、互助互敬的本性,其发展模式必然不同于“生物界”。但严复却在译著里公然宣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严复的做法实质上反映出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B. 严复企图以进化论观点来宣传维新思想
C. 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年,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严复转而认可清朝统治
B. 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传播受挫
C. 严复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D. 近代知识分子思想新旧杂陈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 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 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 自由平等思想广为接受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877年清驻英大使郭嵩焘给李鸿章的信中说:“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以下解读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B. 郭嵩焘主张社会全盘西化
C. 江浙人的民族意识淡薄
D. 中国人亟需更新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