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天津博物馆...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正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家风耀中华》主题展览上,展出的400余件珍贵图片和文献,展现了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言传身教的崇高风范、历史名人恪守传承的人生境界和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做人操守,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与国风】家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彰显着国风与国魂。“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1)“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首先提出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它有利于形成怎样的家风文化?

材料二:【家风与党风】不管是在盒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还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共产党人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

1921年远在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的张太雷在家书中写道“没有国家民族的昌盛,就不可能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在张太雷牺牲后,他的女儿正是怀揣这封家书,一路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概括说明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的?

材料三:【家风与民风】家风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与城市文化发展一脉相传。

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培养孩子树立国家思想,树立自尊、自由、自治、讲权利、讲义务等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博大的父爱给予孩子们细致入微的关爱与指导,使膝下9位子女成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有人曾问梁思礼先生:你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得很肯定:“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梁思礼还曾说过,梁启超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忧国忧民。抗战期间,梁思礼虽然生活在天津的外国租界里,但是国难当头的气氛,仍然给少年梁思礼很深的印象。他曾说:正是因为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使我牢固地树立了国家必须强盛的观念,这百余年来我们受到的欺负使我感到我们一定要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

梁思礼(1924.8.24﹣2016.4.14),梁启超的第五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 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 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时代背景

(4)结合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的成长经历,谈谈家风文化对于一个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1)孔子.家风文化: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 (2)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时代背景:西方列强侵华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4)影响: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能够成人成才,除了自身勤奋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两家的家风,因此家风文化对家族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解析】(1)第一小问的思想家,结合所学可知,“仁”的思想是孔子的主张.第二小问的家风文化,依据材料一“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结合所学可知,家风文化是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 (2)本小问的表现,结合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史实可知,毛泽东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是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本小问的时代背景,结合中国近代的史实可知,背景是西方列强侵华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4)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三的描述可以看出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能够成人成才,除了自身勤奋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两家的家风,因此家风文化对家族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划时代著作《国富论》,批判了以往主张对商业活动采取限制与专利权的过时的重商主义。之后还有大卫李嘉图等人也提出了经济新主张,他们的学说被(反对者)赋予“自由放任”称号。他们的基本观点认为,存在着一个自主的经济关系世界,独立于政府或政治。这就是自由市场的世界,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如供求规律的制约。……工业家们由于“政治经济学”的出现而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念。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自由放任学说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工业家们由于政治经济学的出现而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念”?

材料二  在大危机之后的30年代,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统治了经济世界几十年,一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能够成为主流?简单的说就是,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张维迎《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统治了经济世界几十年的原因。

关键环节题组:解答历史材料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英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降到第五位,增长率直线下降。欧共体六国之间由于互减关税,实行了人员、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其经济迅猛发展,远非英国所能比。美国对欧洲的投资的重点也转向欧共体。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1961年9月英国正式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摘编自刘亚轩《论冷战时的英国与欧共体》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对欧洲联合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一

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另一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对中国文化作了许多研究后,惊喜地发现在中国历史上从政治理论到伦理道德等方面都有特珠的地位和魅力。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l)依据材料一,指出让欧洲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当时欧洲出现“中国文化热”正处于什么历史时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的欧洲文明取得了哪些巨大进展?

材料三  可以说,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罗素《中国问题》(1922年正式出版》

(3)材料三的作者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

 

查看答案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联合政府》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查看答案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