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在17世纪末和18...

材料一

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另一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对中国文化作了许多研究后,惊喜地发现在中国历史上从政治理论到伦理道德等方面都有特珠的地位和魅力。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l)依据材料一,指出让欧洲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当时欧洲出现“中国文化热”正处于什么历史时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的欧洲文明取得了哪些巨大进展?

材料三  可以说,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罗素《中国问题》(1922年正式出版》

(3)材料三的作者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

 

(1)媒介:输入欧洲的中国商品及介绍中国的相关书籍。 时代:欧洲启蒙时代。 (2)进展:确立并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工业革命推动实现工业化,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观念广泛传播,数学、物理学等领域科学技术长足发展。 (3)见【解析】 中西文明各有优长,希望实现文明互补与融合。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概括欧洲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即可。根据材料“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可知是欧洲启蒙时代。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19世纪的欧洲文明取得的巨大进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分析即可。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可归纳为中西文明各有优长,希望实现文明互补与融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文字的频繁使用

B. 书写材料的不同

C. 各国变法的实施

D. “书同文”的推行

 

查看答案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联合政府》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查看答案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查看答案

(题文)(2017年天津卷)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查看答案

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 孔孟思想

B. 黄老学说

C. 两汉经学

D. 宋明理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