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康熙十三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74—1683)间,噶尔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康熙十三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74—1683)间,噶尔丹几乎每年都派人与沙皇俄国相勾结……康熙十年

准噶尔汗噶尔丹出兵占领了天山南路,将当地的“回部”(维吾尔族)首领阿布都什特扣押到伊犁,并对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康熙三十五年

噶尔丹被清廷击败,阿布都什特得以解脱,清廷护送其返归南疆叶尔羌,管辖南疆“回部”事务。白白寿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平定噶尔丹以后,康熙帝对准噶尔部仍采取非常宽大和笼络的政策。他继续坚持满蒙贵族联姻的传统作法,把宗室之女嫁给准噶尔王公贵族……噶尔丹之侄孙丹津阿拉布坦于康熙四十一年来朝降清,康熙帝即优礼相待,封为多罗郡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他们在中国边缘犯下的这些暴行最终使中国皇帝极其恼怒,他于1685年派一支远征队北上。中国人夺回阿尔巴津,把俄罗斯人从整个阿穆尔河流域清除出去……与此同时,两国政府为解决边界问题开始谈判。经过许多争论,《尼布楚条约》于1689年8月27日签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康熙帝)从登基之日始,特别是他亲政后,每日“昧爽视事,惟恐有怠政务”。即使有病,“亦勉出听政”,有时半夜来了紧急奏报,必“披衣而起”。每次出巡,不论在何地,也是日日处理政务,他坚持当天的事当天处理完。康熙帝曾对心腹之臣高士奇表露他的苦衷:“朕于政事无论大小,从未草率。每在宫中默坐,即以天下事经营筹画于胸中。”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当时造成中国西北边疆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2)据材料一、二,指出康熙帝在处理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时所使用的手段。

(4)概括材料四对康熙帝的评价。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民族分裂势力;外国敌对势力。 (2)平叛;和亲(联姻);册封。 (3)军事和外交。 (4)勤政;勤于思考;处事深思熟虑,作风严谨。方法: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评价历史人物应结合人物活动,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生产力标准,将历史人物活动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认识历史人物活动的主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噶尔丹几乎每年都派人与沙皇俄国相勾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族分裂势力、外国敌对势力等方面概述当时造成中国西北边疆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2)本题据材料一“噶尔丹被清廷击败,阿布都什特得以解脱,清廷护送其返归南疆叶尔羌,管辖南疆回部事务”、据材料二“联姻的传统作法,把宗室之女嫁给准噶尔王公贵族……封为多罗郡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平叛、和亲(联姻)、册封等方面指出康熙帝在处理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3)本题根据材料三“派一支远征队北上。中国人夺回阿尔巴津……与此同时,两国政府为解决边界问题开始谈判……《尼布楚条约》签订”,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指出康熙帝在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时所使用的手段。 (4)本题据材料四“昧爽视事,惟恐有怠政务……日日处理政务……于政事无论大小,从未草率。每在宫中默坐,即以天下事经营筹画于胸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勤于思考、处事深思熟虑、作风严谨等方面概括材料对康熙帝的评价。再从将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等方面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小张找到“康熙大帝”,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上写下“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你认为以下主要活动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

A. 修筑驰道,巩固统一

B. 羁縻府州,形成制度

C. 抗击沙俄,维护主权

D. 设台湾省,加强控制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反对分裂割据或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或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战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城濮之战是晋文公为统一各诸侯国进行的进步战争

B. 岳飞抗击金军南下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中原人民的大力支持

C. 戚继光经过台州九捷,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D. 乾隆帝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后,稳固了今天新疆地区

 

查看答案

汶川地震发生后,台湾地区即将上任的新领导人马英九带头为灾区捐款,体现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清朝时,使台湾回到祖国大家庭的决定性一战是

A. 雅克萨之战

B. 澎湖之战

C. 澶州之战

D. 台州之战

 

查看答案

秦始皇与康熙帝的共同点有

①他们都对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

②他们都对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做出了贡献

③他们都制定了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政策

④他们都采取了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康熙巡游南京时,曾经去过明孝陵拜祭,并写下“治隆唐宋”御笔以歌颂朱元璋功绩。康熙帝此举的主要出发点是

A. 弘扬中华文化

B. 缓和满汉矛盾

C. 推崇明初专制

D. 预警农民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