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晚清时期某一画报刊记载说:“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

晚清时期某一画报刊记载说:“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中可以看出:

A. 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B. 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

C. 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

D. 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A 【解析】根据材料“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一阴一阳之谓道。”即可知西方的文明成果冲击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所以答案选A。其他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该表的统计能够说明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③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④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材料可看出其办刊的目的是(  )

A.娱乐大众生活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查看答案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材料二2009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这样认为。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能够自发营造社会效应的网民,他们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

材料三春节联欢晚会所展示的节目内容作为一种讯息,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走向与趋势。2009年春晚造星意识的成熟也反映了现代商业社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而这些都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2009年刘谦和小沈阳为春晚增添了一丝时尚气息,展示了平民风采。

材料四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大多数人主张剪去辫子,谁要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求时髦”。

材料五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昧,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全国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据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四、五,说明当时的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 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 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 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 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