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目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目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变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 由赤裸裸的掠夺转为经济,军事入侵相结合

C. 由资本输出转为商品输出

D. 由在本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转为在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A 【解析】早期殖民扩张因资本主义刚开始发展,主要是掠夺财富,属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市场和原料产地。BC项是扩张方式,D项说法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政治条件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

 

查看答案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的近代化同时起步,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而洋务运动则给中国留下一个永久的遗憾。其原因在于二者推行的近代化存在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A.政治近代化                    B.经济近代化

C.军事近代化                    D.教育近代化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

A. 洋务企业

B. 外资企业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查看答案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近代以来,大国对海洋的争夺,一直持续不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9世纪90年代后期起,德国开始建造大海军,对英国海上霸权乃至本土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德国于1898年和1900年通过两个海军法案。德国海军预算1900年,为740万镑;1910年为2060万镑;1914年为2240万镑。

——摘编自陈欣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海上力量崛起的条件。德国这一举动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1922年《五国条约》规定的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单位:万吨)

 

 

主力舰

52.5

52.5

31.5

17.5

17.5

航空母舰

13.5

13.5

8.1

6

6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五国条约》的地位。据材料二分析,条约对美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英国人从16世纪开始就走向世界海上霸权的道路,他们的眼光从来就不是以欧洲一隅为焦点。日本虽然也是一个岛国,但其人民却不具有海洋民族的习性。他们从未向太平洋去寻求发展,其航海活动只限于亚洲大陆边缘。反而言之,他们却经常企图从海洋入侵大陆。

——钮先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3)综合以上三段材料并结合20世纪以来相关史实,多角度论述“海上的霸权与主权”这一主题。(要求:多种角度,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行文流畅;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8月6日宣布严守中立,然而9月日本便登陆山东与德开战,很快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中国政府屡次要求其撤军均被无视。袁世凯急召在欧洲休假的陆征祥回国,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日本意识到,中国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三关于五国暂管青岛之议,以外交上急遽之变化,未必能见实行,本社昨已报告。兹确闻某方面接到巴黎紧要可靠消息,言意大利之出和会,我国外交大受其恶影响。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亦甚难于为力。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

——1919年5月1日天津《大公报》

(1)根据材料一说明北洋政府对1919巴黎和会的态度如何?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妄图侵占中国山东的因素。

(3)结合所学指出《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