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真正高贵并非无成,而是自为的

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这句话,可知苏格拉底的观点为重视知行合一,“人是万物的尺度”不能体现该观点,故A项错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能够体现出“知行合一”的观点,故B项正确;“真正高贵并非无成,而是自为的”不能体现“知行合一”的观点,故C项错误;“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不能体现“知行合一”的观点,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 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C. 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 反对君主制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有(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960年《人民日报》中“一边倒”的使用频率:“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不断下降,到60年代,该词汇数量上下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

材料二  新中国外交的三次高潮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高潮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中国外交高潮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摘编自李少玉《17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   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

——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制建设》

材料三   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和执行、监督的坚决有力,这是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基本要求……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加强国家制度建设。

——摘自许耀桐《北京日报》2017年3月13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方面为世界提供范例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成立初期法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国初年法制改革与英国的主要不同之处。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史实证明材料三的观点。

 

查看答案

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美英法德军事开支与国民收入总值比率表

A. 和平主义思潮发展    B. 冷战局面的结束

C. 西方优势逐渐加强    D. 多极化趋势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