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 地段 修筑概况 东段:辽宁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

 

地段

修筑概况

东段:辽宁阜新市—内蒙古化德县

沿用战国燕长城旧迹,部分是新筑的;累石为城、树榆为塞

中段:内蒙古兴和县—乌兰布和沙漠北缘

在战国赵长城基础上加以重新修缮,阴山至贺兰山间的广阔缺口是新筑的;依托大青山和阴山,主要用石块垒砌

西段:内蒙古准格尔旗—甘肃岷县

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长城随山就势高低起伏,城墙系夯土筑造

 

 

——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秦始皇万里长城分几段》

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

——《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有人在论及秦始皇的统治时,认为“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结合相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

 

(1)对旧长城重新修缮;借助地形新建长城;就地取材,建材多样。 (2)背景: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评述:这个观点符合史实。 第一层次(修筑长城层面):秦始皇修筑长城,加强了边防,保证了社会安宁。滥用民力修筑长城,引起人民反抗,加速了秦朝灭亡。 第二层次(实行统治层面):秦始皇实行一系列措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实行暴政,加速了秦朝灭亡。 【解析】试题分析:⑴解读表格,可看到其中段和东段都是对旧长城的修缮,并且西段随山势而建,建材有土、石头、甚至树榆等。⑵联系所学可知,秦灭六国后,为防止分裂拆除了互防长城。第二小问从他修筑长城的积极影响较大说明“筑了长城”,从其滥用民力角度阐述其“毁了长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历史人物我们应如何评价?用正确的唯物史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坚持“四个一”:一是坚持一个正确的观点,即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伟大动力;二是坚持一个正确的标准,即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三是坚持一个正确的原则,即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四是坚持一个正确的方法,即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问题:如何评价秦始皇?(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层次清晰)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其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材料一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很多……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唐太宗在《贞观政要》卷八中认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唐太宗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肯定秦始皇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与秦始皇相比,他在政治经济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

 

查看答案

在我国古代史上,有许多君主,通过一系列的文治武功,成为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位期间总有一些历经时间的考察,具有恒久意义的历史事件,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 秦统一六国

B. 西晋统一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查看答案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都是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 周边少数的民族入侵

B. 统治集团的内讧变乱

C. 宦官擅权和外戚临朝

D. 横征暴敛及苛政黩武

 

查看答案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困锁祖龙居。坑灰未冷东山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 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B. 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C. 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 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