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说,梁启超曾有这样的议论:“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说,梁启超曾有这样的议论:“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他是在强调

A. 不能仅以时人的诋毁或赞誉来评价历史人物

B. 不同时代对庸人和豪杰的标准在发生变化

C. 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必有不同理解

D. 不能以非常人的标准去评价常人

 

A 【解析】“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反映了梁启超反对以时人的诋毁或赞誉来评价历史人物,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不同时代对庸人和豪杰的标准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主要不是反映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的理解问题,故C错误;梁启超也没有论述以非常人的标准去评价常人,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朝,康熙帝改变按人口征收丁税的传统做法,宣布推行“固定丁口,永不加税”政策,雍正帝随后把固定的丁税并人土地税统一征收。上述政策

A. 放弃了丁税收入    B. 引发了税制混乱

C. 刺激了人口增长    D. 解决了人地矛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回答。

材料一圣祖(注:康熙)天纵神明,多能艺事,贯通中、西历算之学,一时鸿硕,蔚成专家,国史跻之儒林之列。测绘地图,铸造枪炮,始仿西法。凡有一技之能者,往往召直蒙养斋。其文学侍从之臣,每以书画供奉内廷。又设如意馆,制仿前代画院,兼及百工之事。故其时供御器物,雕、组、陶埴,靡不精美,传播寰瀛,称为极盛。

——《清史稿·艺术传》

材料二俄国彼得一世(1672—1725)深刻感受到俄罗斯与西欧各国的差距。他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国家改造成一个同样强盛的欧洲国家,他采取各种措施加速把俄罗斯赶向文明。他把个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痴迷化作了国家的行为。他按照西欧的模式兴办学校,开设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等,他不断地引进俄国人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1725年12月,俄国科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国家集中科学人才、发展科学事业的核心机构。彼得亲自为科学院制定了预算,每年约2.5万卢布。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德国、荷兰等国的大批科学家,从这时开始,对科学研究的重视成为俄国的传统,并一直延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康熙帝是怎样对待西学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熙与彼得一世对待西学的态度加以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之制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材料二古代的国君,凡属施政公平的,没有谁能比秦国更富有成效。秦始皇居于王位而统治天下,而他的子弟却没有官职。他所任用的将相李斯、蒙恬等人,都是功臣良将。但对名门大族,却加以诛灭,不让他们兼并扩张。

——章太炎《秦政记》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阐述二人各是怎样认识秦始皇的,并指出二人对秦始皇的历史贡献的评价侧重点各是什么。

(2)怎样认识王夫之和章太炎对秦始皇的这种评价?

 

查看答案

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铭(拓本),文字如下: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三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尽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一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A. 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 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C. 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D. 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