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19世纪80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币值:1936年元)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向全党公布。决议指出:党在目前对于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是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可能,稳步前进。要在新区和互助运动薄弱的地区,应有领导地大量发展临时性的、季节性的互助组。要在有初步互助运动基础的地区,应逐步推广常年互助组,要在群众有比较丰富的互助经验,而又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骨干的地区,应有领导地、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决议还指出要防止农业互助合作过程中的消极和急躁两种不同倾向。

该决议的颁布,大大推动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向前发展。到这一年年底,中共中央又颁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在这两个决议指导下,农民生产互助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农业合作化运动稳步前进。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明代农业与宋代农业相比较有何新发展,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必要性及其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对当今加快农业发展的启示。

 

(1)新发展:经济作物(如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外来农作物品种(如玉米、甘薯、烟草等)传入。 原因:棉纺织业的发展;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2)特征: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极其缓慢。出现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捐税沉重、近代工业滞后影响农业劳动力的提高等。 (3)必要性: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影响:推动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启示: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不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进行土地的流转,发挥规模效应。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解读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图片信息,以及较强的比较、分析的能力,从而本问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第一小问“明代新发展”,主要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以及经济作物新品种以及国外引进等方面思考。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两方面把握:A.本国:宋代时期商品经济发展;B.外国: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始现等。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归纳、概括图表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解读的能力。根据题干文字及图表信息,本问考查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关特征及形成原因。关于第一小问“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征”,比较简单,注意比较19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各项数据,即可得出“增长极其缓慢”之特征。关于第二小问“影响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具有较大难度,需要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战争环境、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不利环境等角度展开,归纳概括,言之有理有据即可。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认知和准确解读历史事件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本问总体上具有简单难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较强的比较、分析能力。审题时候,要仔细,本问一共包括三个小问。第一小问的“必要性”,主要是从满足工业化道路的需要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主要从对生产关系改造角度分析,即服务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小问“启示”,属于开放性题型,没有标准答案。重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把握:A.利用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即增加科技含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B.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实行土地流转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贪者,收为奴”。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四、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与“末”各指的是什么?这种表达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清政府以“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为由推行的经济政策,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4)材料四中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查看答案

1978年11月24日 晚,风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 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一事件(     

是农民自发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是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响应

产生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轰动效应

作为中国改革的里程碑而载人史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革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     )

A. 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 一定程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D. 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

 

查看答案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会议

粮食产量指标

棉花产量指标

1956年中共八大

2500亿公斤

4800万担

1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7500亿公斤

15000万担

 

 

A. 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出现大跃进运动

C. 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 实施“一五”计划

 

查看答案

邓小平指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由此可见,把海南设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

A.海南最适宜于做经济特区    B.海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C.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D.海南经济在全国比较发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