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一组材料是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一组材料是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

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②“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

③“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荀子•哀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楚语上》)

④“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

⑤(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阅后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根据材料一简述该理念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3)材料一、材料二对你有何启示?

 

(1)“以民为本”(或答“民本”思想)。 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有:①重民(认识民众是立国的根本);②爱民(关心民众的劳苦);③养民(不要过度掠夺民众);④从民(根据民意任用贤人);⑤信民(取信于民)。(只要求意思类同,答对其中3点即得 (2)为君主者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至国危君亡。 (3)要以民为本;要诚信为本;要从实际出发办事。(每点,只要任答其中两点或其它启示,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所谓的“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理念”其实就是儒家主张的民本思想。儒家学派中对民本思想最推崇的就是孟子,因此我们在描述这一思想的时候联系孟子的思想主张来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是着重体现民本思想的一段话,他强调君主应该体恤民情,不可好大喜功,要以民为本。如果不以民为本,会给他的统治带来影响,这也是孟子思想的核心观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问题,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所谓的启示要围绕着材料来谈,着重强调对民本思想的认识。在提出时要注意言之有物,有理有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尼布楚条约》,下列哪些是中国的领土

①雅克萨

②黑龙江流域

③乌苏里江流域

④库页岛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战役中,性质与其他战役根本不同的是

A. 赤壁之战

B. 淝水之战

C. 昭莫多战役

D. 雅克萨战役

 

查看答案

下列机构中是唐代设立的作为接待各国使者官方机构的是

A. 羁縻府州

B. 都护府

C. 六部

D. 鸿胪寺

 

查看答案

唐太宗时期,与唐朝形成“翁婿”关系,加强了民族融和的少数民族是

A. 东突厥

B. 西突厥

C. 薛延陀

D. 吐蕃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秦始皇修筑的大型工程的说法不正确是

A. 这些工程的修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B. 从“阿房阿房,始皇亡”这句民谣中可以看出人民对大兴土木是非常憎恨的

C. 秦始皇修筑的大型工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D. 长城的修筑主要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进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