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D 【解析】青苗法,是指政府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贷款或谷物给农民,农民收获时还本付息,使百姓免受高利贷剥削;募役法,又名“免役法”,“雇役法”,是指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方田均税法,是指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和地主也不例外。青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革中的理财富国措施,并没有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故①项错误;②③项说法是青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的共同目的;青苗法在施行过程,农民被迫贷款,反而并没有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④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 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 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 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 只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查看答案

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

A. 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 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C.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查看答案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

A. “民富财足”

B. “减损浮冗”

C. “重敛于民”

D. “重农抑商”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

②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变法的写照。对此理解全面的是

A. 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

B. 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

C. 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

D. 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