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 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C. 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D. 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经济困难局面,为缓解自然和人为造成的经济破坏,中共对当时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当时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所以A项说法错误,BC两项说法也与史实不符。所以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城镇恢复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表明

A. 农村工作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

B. 我国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经济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

D. 人民公社的弊端得以去除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A.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B. 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C. 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D. 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变化情况

 

查看答案

195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错误的根源在于

A.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

C.违背了经济建设应综合平衡的原则  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在《冷战到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终结?》中描述:指令性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学校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在农田和工厂里工作。与材料所述生产单位比较吻合的是

A.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      D.乡镇企业

 

查看答案

(题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 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