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太宗时期,十部宫廷音乐中出自天山以南的有三部,当时控制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

唐太宗时期十部宫廷音乐中出自天山以南的有三部当时控制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A.东突厥  B.西突厥  C.吐蕃  D.回纥

 

B 【解析】 试题分析:东突厥分布于阿尔泰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整个蒙古高原及贝加尔湖地区,西突厥分布于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连至波斯地区,吐蕃分布于西藏高原一带,回纥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故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 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因素

C.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 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适合的一项是

A.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 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 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D. 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帮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图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们功臣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少数民族。如魏征少年时做过道士,后来为太子的谋士,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

——《盛唐气象》

材料三: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是四夷可使如一家

——《贞观政要·论安边》

材料四:天下大稔,流散者成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东至地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粮,取给于道路焉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这段话的意思。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是怎样用人的。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并结合史实说明。

(4)综述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唐太宗的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后晋时,刘晌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其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材料一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很多……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唐太宗在《贞观政要》卷八中认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唐太宗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肯定秦始皇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否定秦始皇的理由。与秦始皇相比,他在政治经济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