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

——《清圣祖实录》卷62(康熙十五年,1676年谕令)

材料二论者以古法今法(指西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

——康熙帝《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材料三他(康熙)命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帝在对待西方自然科学的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康熙“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1)允许外国传教士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自己身体力行;劝导官员学习西学。 (2)康熙学习自然科学是出于个人爱好,而非取之所用;天朝上国思想浓厚;农耕经济模式在中国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思想的限制;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康熙帝对待西方自然科学的做法以及不改变生产关系的原因(1)从材料信息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帝采取了各种措施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比如允许外国传教士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还劝导官员学习;(2)康熙帝不改变生产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经济上是小农经济;思想上受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五年(1727年)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

——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材料一中“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

(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

  A.是民族战争

  B.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C.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查看答案

以下对康熙帝历史功过的认识,正确的是(    )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打击了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

康熙帝没有敏锐地觉察到西方社会的巨变

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措施,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统一台湾

③乌兰布通战役打败噶尔丹

④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④②③

 

查看答案

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

A. 三藩之乱

B. 准噶尔叛乱

C. 郑氏割据

D. 大兴文字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