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曲勾起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

材料三

材料四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中共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转折”的基本含义指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老人”所画的“圈”指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世纪之交我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试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1)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搞阶级斗争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建立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对外开放积累了丰厚的经验。 (3)变化: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对外开放。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吸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改革开放,(1)考查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在经济上的转折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搞阶级斗争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材料二涉及的是在1979年的邓小平的活动,其目的是主张建立经济特区,然后答出其意义。(3)材料三四涉及的是90年代以后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方位对外开放,原因的分析结合国家政策、经济建设的环境、吸取苏联的教训和邓小平南巡的意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政府采取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1953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一百四十多个,经过仅仅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还有六十五万个。这一状况

A.表明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B.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体地位

C.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

D.说明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缺乏整体认识

 

查看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

毗邻港澳台,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

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

水陆交通发达

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查看答案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会议

粮食产量指标

棉花产量指标

1956年中共八大

2500亿公斤

4800万担

1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7500亿公斤

15000万担

 

 

A. 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出现大跃进运动

C. 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 实施“一五”计划

 

查看答案

下列词汇是某一年份报刊杂志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户、放开、奖金、厂长负责制、乡镇企业、裁军。这最有可能是                           

A1978      B1984    

C1992       D1997

 

查看答案

《光明日报》1958年7月14日到18日,刘少奇到山东寿张县视察,听说台前社亩产将达3万至5万斤的玉米,3万至5万斤的谷子,30万斤地瓜和宏伟社亩产15000斤籽棉的丰产后,赞扬他们说:你们压倒了科学家,他们没敢想的,你们做到了,这是个革命。这反映出(  

A.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共产风刮向山东

C.浮夸风现象十分盛行                D.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