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民日报》曾报道:某地农庄主席因为农庄的土地由过去的1,518亩增加到29,0...

《人民日报》曾报道:某地农庄主席因为农庄的土地由过去的1,518亩增加到29,000多亩,人口也由63户扩大到1,360户,农庄的管理一天比一天复杂而大伤脑筋。这反映了

A.土地改革后小农经济发展迅速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迅猛发展

C.大跃进时期农村滥垦滥伐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新问题

 

B 【解析】 试题分析:“农庄的土地由过去的1,518亩增加到29,000多亩”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农业合作社的道路,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农庄田亩增多,人口增多,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太快,故B项正确;“农村滥垦滥伐”,在材料中不体现,故C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材料“农庄主席”不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表数据的变化说明(     )

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查看答案

从1983年1月起,国家规定凡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其利润按一定的比例税率缴纳所得税,所得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

A.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极大地增强了城市工矿企业的活力

C.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

 

查看答案

对下表经济数据的分析解读,正确的是   

 

A.农产品产量出现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严重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

C倾错误导致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中共八字方针的出台立即收到了明显效果

 

查看答案

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天津两个不同时期的票证反映了  

A.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一步展开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改变

D.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