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般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一般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A. 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D. 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为世界市场提供粮食和原料的非工业国家以及提供工业品的工业国家,推动人类社会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建立。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B项;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曾经指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

B. 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C.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

D. 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钱乘旦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A.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B.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 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

D. 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查看答案

英国史学家梅英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的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A. 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 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D. 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查看答案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A. 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B. 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C.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D. 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查看答案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 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

C. 人口急剧膨胀

D. 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