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4年“四大家族”中的孔祥熙卷入“美金公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4年“四大家族”中的孔祥熙卷入“美金公债案”被免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并被迫辞去行政院长之职。1947年另一“四大家族”的代表宋子文因引起“黄金风潮案”,牵涉舞弊被迫辞职。其心腹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被免职。但这些对高官的处理,却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民国腐败依旧愈演愈烈。

蒋介石在一则日记中写到“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是非倒置,一至于此!”。他在总结豫湘桂会战失败时,更痛心疾首的说:“由于我们自身种种腐败缺点的暴露,可以说他们到了现在,已经根本没有把我们中国放在眼里!”194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经济管制督导员”,蒋介石亲选蒋经国主管,“扫除腐败势力”。对此任命,蒋介石称“虽然我晓得这个职位可能使经国遭到忌恨,甚至断送前程,但是我必须派他去。经国是可以担任此一任务的唯一人选。”但也没有能挽回蒋经国“打虎”失败,贪腐纵横的现实。

                          ——摘自王春瑜主编《殷鉴不远:民国时期的反腐败史话》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

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党员干部:“…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从1951年开始到1954年结束,在党的正确政策指导下,整党建党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清除了党内严重的贪污腐化分子。之后,开展了“三反”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还 建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建设》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4—1949年国民党及其政府腐败的影响,指出国民政府反腐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共监督制度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作用。

 

(1)影响:①整个社会人心涣散、是非颠倒、道德沦丧(或整个社会风气败坏); ②国民党军队在对日作战中不断失利; ③严重影响经济秩序和经济发展; ④国民党政权失去民心和人民支持,其统治很快被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推翻。 ⑤为中共加强自身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预防腐败,提供经验教训。 特点:①蒋介石对反腐败的严峻形势认识清晰、足够重视; ②民国政府下了一定的决心打击贪腐,处理了一些高级官员; ③国民政府反腐败具有明显的人治色彩。 (2)特点:①监督法制化(或依法依规进行监督); ②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实施监督,保障人民监督权的发挥; 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和政治作风建设,从源头上根治腐败(自身监督); ④开展群众运动,纠正党内不正之风; ⑤充分利用民主党派进行监督。 作用:①形成了依法反腐的有效机制; ②纯洁了党的队伍; ③为建立(或)巩固政权赢得了保障; ④涤荡了社会风气,澄清了吏治,树立了廉洁朴素的社会风尚。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这些对高官的处理,却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民国腐败依旧愈演愈烈……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是非倒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风气败坏、对日作战中不断失利、影响经济秩序和经济发展、国民党政权失去民心和人民支持等方面分析1944—1949年国民党及其政府腐败的影响。再从认识清晰、足够重视、处理了一些高级官员、明显的人治色彩等方面指出国民政府反腐败的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二“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清除了党内严重的贪污腐化分子。之后,开展了三反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法制化、监督机构、党的思想作风和政治作风建设、群众运动、民主党派进行监督等方面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共监督制度的特点。再从反腐的有效机制、纯洁党的队伍、巩固政权、树立廉洁朴素的社会风尚等方面分析其历史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粘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粘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史选官制度》等

材料三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阎照样《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样《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

(2)据材料二,简析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材料二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材料三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四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

请完成:

(1)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原则是什么?

(2)材料三、四反映出什么实质问题?

(3)四则材料是否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请分析其根本原因。

(4)罗马法还包括哪些文献?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学是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科学,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对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都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的实现,首先需要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对象的人,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法律。

——古罗马《法学阶梯》第一卷第二篇

材料二《唐律疏议•名例》在其开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春秋阴阳相须而成者也。”从概念上讲,“德礼”是儒家的,“刑罚”是法家的,“昏晚春秋阴阳”是道家的,诸多思想在国家法典中融为一体,自西汉以降中国法律发展到唐代逐渐“臻于完善”,并成为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的法律原理结构(如下图示)。中华法系强调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有趣的是,罗马法系也多次出现“自然界”一词,这似乎提醒我们,两者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系的原理及哲学》

材料三《十二铜表法》以习惯法为基础,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等条款,这是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孟子说:杀人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蒙古人带有原始草原部落的传统入主中原,因此元朝法律还有,子殴死杀父仇人,不但无罪,还能得到仇家五十两丧葬费的赔偿。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律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西方法律的相同点。

 

查看答案

中共中央军委电文:“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这次战役实施

A.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B. 为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C. 标志着长江以北战事结束    D.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查看答案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在汉武帝

A. 设立中朝    B. 实行郡国并行制    C. 颁行推恩令    D. 设立刺史官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