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什么观点?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主张的进步性。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判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1)因素:民心。思想:民贵君轻。主张:仁政。 (2)观点: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或君主专制统治)。 (3)关键:薄敛节俭。进步性:具有忧患意识,强调社会责任感。 (4)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多次出现“失其民,失其心也”所以很容易即可知道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民心”。 为此,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统治者一定要仁政。 (2)材料二中的“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指的是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天人感应的观点,根本目的主要从维护封建统治、使国家统治能够长治久安的角度进行解释即可。 (3)材料三阐述了“厚敛”的危害“而使民饥以死”,而要求统治者故爱民必先于节用,由此概括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薄敛节俭”。联系所学可知,理学自南宋后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该思想主张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忧国忧民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 (4)材料四的“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足以证明黄宗羲评判天下治乱的标准是百姓的忧和乐,百姓忧天下就乱。在回答黄宗羲的主张时回答出“限制君主的权力、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均是可以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最后一期《时代》周刊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他被称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的开启者”。这位“世纪人物”是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迪生    D. 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左宗棠有言“泰西巧儿中国不必安于拙也”下列观点与其最为接近的是

A.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B. “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C. “变法之道,首在得其纲领。纲领不得……未睹变法之利,先受变法害。”

D. “我认共和系病象,君主乃药石,人民违疾忌医,实为国家之大不幸。”

 

查看答案

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 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B. 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 少教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

D. 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查看答案

苏东坡曾说:“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材料中显示出

A. 英雄故事表达市民心声

B. 罗贯中的作品风靡全国

C. 章回小说成为文学主体

D. 俚曲俗谣中诞生新诗体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代表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