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解读材料,围绕“制度变迁与人类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评分等级: 第一等级:合理引用史料,多史料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二等级:史料引用基本准确,论证单一,逻辑较严密,表述清楚。 第三等级: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楚,逻辑与表达欠准确。 第四等级:不符合史实 示例: 观点1:制度变迁推动中国近代化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中华民国提升资产阶级的地位,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法令,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促进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思想理性化;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社会习俗日趋现代化。 观点2:论题“制度变迁推动人类发展(或近代化)”,以辛亥革命为例,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经济、社会乃至思想文化中发生的新变化即可。 【解析】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信息“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可提炼得出观点:制度变迁推动中国近代化。然后,可结合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习俗近代化的史实进行阐述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贸易数据表

 

 

年份

年均增长率

年份

年均增长率

世界贸易额(亿美元)

1913-1948

0.5%

1990-1995

10%

1950年:607

1973年:5,740

2003年:91,000

 

1950-1973

10.3%

1996

6.7%

1973-1980

3.6%

1998-2001

负增长

1981-1982

负增长

2002-2003

3%左右

1983-1989

6.2%

2004

8%左右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

材料二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高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等人提出“商战”和“翼护”外贸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16年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2017年,欧盟有两件大事相伴而来,却背道而驰。一是除英国之外的欧盟27国领导人在罗马举行特别峰会,隆重纪念标志欧洲一体化起步的《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二是英国全民公决“脱欧”。罗马特别峰会的关键词是“团结”,而英国“脱欧”的关键词是“分手”。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 对全球化地区化带来的挑战的回应

B. 地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趋势

C. 欧盟成员在发展程度上存在的差异

D.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

 

查看答案

“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基于此,罗斯福政府的施政

A. 加强了对经济全面干预

B. 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

C. 使美国避免了法西斯化

D. 采取了“以工代赈”措施

 

查看答案

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乙说:“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只不过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若要以强权姿态迎向未来,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国这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人。”下列选项与论者观点一致的是

A. 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

B. 乙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理想高于普鲁士意识

C. 都肯定普鲁士自始至终追求德意志统一的说法

D. 两位史家关于德意志统一动因的看法相互冲突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B.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C. 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D. 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