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60年代,中国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以上的科技成...

20世纪60年代,中国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以上的科技成果指的是

A. 火箭、航天飞机

B. 原子弹、人造卫星

C. 原子弹、导弹

D. 氢弹、航天飞机

 

C 【解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1964年,第一颗导弹发射是1962年,故C正确;A是改革开放之后;B中人造卫星是1970年;D航天飞机是改革开放之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

①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

②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③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④实施了“863”计划。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1952年,我国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许多高等学校被分拆,综合性院校明显减少,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发展迅速,并相继新设了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对此次院系调整,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B. 侧重工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C. 强化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

D. 明确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目标

 

查看答案

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2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有16位,在国外都有所成就。材料说明

A. 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B. 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世界一流

C. 近代教育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D. “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末,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便用无线电通报。”

——《上海档案》

材料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长江各地阅报风气的形成,……”。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材料四“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早期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查看答案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挑战。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挑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改变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家庭观念在近代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扼要说明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