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关于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8年)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阅读下列关于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8年)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计数据看“前三十年”

表一

历史阶段

1949—1952年

1953—1957年

钢铁产量

1952年135万吨

1957年535万吨

工业总产值每年涨幅

34.8%

18%

粮食产量

1952年3278亿斤

1957年3901亿斤

农业总产值每年涨幅

14.1%

4.5%

 

 

表二

历史阶段

1965—1976年

总体统计

1949—1978年

国民收入增长倍数

1.9倍

7.7倍

国民收入每年涨幅

6%

7.3%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倍数

2.34倍

13.8倍

工农业总产值每年涨幅

8%

9.5%

工业总产值增长倍数

2.72倍

39.2倍

工业总产值每年涨幅

9.5%

13.5%

农业总产值增长倍数

1.51倍

3.4倍

农业总产值每年涨幅

3.8%

4.3%

 

 

——根据刘日新《对前三十年应当怎样看》整理

材料二建设成就看“前三十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当时运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陈先《九十纪行》

30多年来,我国实行有计划发展经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了10亿人口吃饭穿衣的需要,做到了充分就业,保证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陈先文选》

材料三错误看“前三十年”

对于大多数领导人和各级干部来说,过去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中习惯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来解决面对的各种困难,并且取得巨大成功,大家便以为在经济建设中只要搬用这一过去成功的老经验来指导工作,就能闯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来。但事实告诉我们:不管你出于多么良好的愿望,不管你怎样动员群众的力量,如果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便会遭到惩罚,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金冲击《谈新中国的“前3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阶段发展和整体发展两方面归纳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状况。

示例:阶段发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总值涨幅明显;钢铁产量和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其中工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前三十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哪些突出成就?以及该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评析作者的主要观点。

 

(1)“文革时期”国民收入和工农业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工、农业产值涨幅比“一五”计划时期放缓。 新中国“前三十年”国民收入、工农业产值持续增加,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其中工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 (2)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了国防尖端科技,保证了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稳定了社会经济,保证百姓日常生活得到满足。 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有效的动员和集中有限资源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观点明确,史实充分,表述清晰,逻辑合理。 观点明确,史实不够充分,逻辑不够清晰。 缺乏观点,史实不够充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表格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阶段发展通过分析示例,可以看出表格信息可划分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五”计划时期和文革时期,结合表二中的数据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文革时期”国民收入和工农业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工、农业产值涨幅比“一五”计划时期放缓。第二小问整体发展,综合表一、表二的数据,特别是表二中总体统计的数据,可得出新中国“前三十年”国民收入、工农业产值持续增加,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其中工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 (2)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成就依据材料二来概括即可,从“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可得出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发展了国防尖端科技,保证了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从“保证了10亿人口吃饭穿衣的需要,做到了充分就业,保证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的信息稳定了社会经济,保证百姓日常生活得到满足。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当时运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我国实行有计划发展经济”的信息可得出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有效的动员和集中有限资源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问题,首先应该从材料三中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其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论证,如从“如果违背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便会遭到惩罚,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的信息可概括观点为经济建设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否则会极大的破坏生产力,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史实来进行论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

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三……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

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摘编自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毛泽东在①参加了中共一大

B. 毛泽东在②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C. 毛泽东在③发表《论十大关系》

D. 毛泽东在④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查看答案

“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A.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B. 最先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 打破了认识误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D.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1992年“改革”层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对应的“开放”层面是

A. 四个经济特区

B.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 形成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D. 重点开发上海浦东

 

查看答案

1964年8月,国务院出台规定:户口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从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从小城市迁往大城市,从其他城市迁往北京、上海两市的,要适当限制。该规定实质上

A. 有利于大城市经济的繁荣

B. 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体制

C. 纠正了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D. 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