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文明在不同国家、地区的交流融合中共同成长。阅读材料,回...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文明在不同国家、地区的交流融合中共同成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世界市场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材料二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世界市场存在什么问题?它导致的结果有哪些?

材料三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

苏联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5年

世贸组织建立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

 

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阐述:经济全球化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要求各民族国家的政府放宽或解除国家间经济交流的种种限制,使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日益增大;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也都在有限的范围内“攫取”了原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部分权力;跨国公司及其经济扩张也对国家经济主权造成冲击。政治文化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作为武器,达到控制他国内政外交的目的;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等问题威胁增大,国家间协作增多,日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主权观念日益削弱。结论:经济全球化已超出经济领域,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对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产生威胁。 观点二: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阐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促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特别是在制定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方面强化国家的作用。现今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是由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因此,有关国际贸易、金融等各方面的“游戏规则”往往偏重于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利用主权的武器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争取较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条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和其他厂商。他们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确实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比较迅速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运用国家主权制定政策维护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予以培植,从而加强主权。故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反而会促使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 【解析】试题分析:(1)这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时期的情况,学生可结合材料“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在欧洲极为畅销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概括一下此时世界市场的特点,原因在于虽然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但是此时尚未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品比较少。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时期大大增强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贸易,通过市场调节国家经济。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可以看出,此时世界贸易处于无序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经济的回复,度过经济危机。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二战后一方面建立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但也推动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美苏冷战格局,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各国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规范战后世界的经济秩序。 (4)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二战后交通运输技术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市场经济体制为各国普遍认可并接受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成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里的腹话没有区别”。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

——王加丰《“欧洲化”,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主权问题》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表为二战后世界大事年表(部分)。根据表4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945年

签署《联合国宪章》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52 年

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 400 多人

1955年

日本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1967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与互联网出现

1970年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78年

中国改革开放

1981年

艾滋病被发现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3年

欧洲联盟建立

1994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第二年1月1日开始运作

1997年

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材料  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罗斯福总统就开始构想美国的战后世界蓝图。罗斯福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试图在战后建立一种大国协调下的集体安全。他精心设计建立联合国作为维护战后集体安全的机构。他认为,大国合作是保障联合国发挥权威效能的重要前提,集体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大国的协调一致为保障。在政治上建立集体安全的同时,罗斯福在经济方面又精心策划了美国主导下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主要是从金融、贸易和投资三方面来扩张美国经济。美国在战后积极主张结束英法等传统殖民主义的统治,实行民族自决,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门罗主义”。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战后世界蓝图的产生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世界范围“门罗主义”的特点与影响。

 

查看答案

当人类从20世纪向21世纪过渡的时候,整个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其中有两个矛盾最为突出:一个是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中所出现的、新的贫富两极分化的矛盾。——这个贫富两级分化,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具有突出的世界性,因而同新的民族矛盾和民族主义流潮流交错在一起;第二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民族国家的利益与主权,同全球走向一体化趋势之间的矛盾。——然而,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严重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取得民族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国家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今天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世界性趋势,同时并存在着另一种世界性趋势——民族国家主权利益加强的趋势,两者间发生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这就使国际社会变得更敏感和脆弱。

——李巨廉《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人类在世纪之交出现两大最为突出矛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人类在世纪之交出现的两大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A. 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B. 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 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D. 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查看答案

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这些现象表明

A. 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B.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 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D. 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