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C.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B 【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所以本题选B。CD两项所反映的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不全面并非家共同的主张,所以可以排除C和D。材料的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并不涉及政治主张,所以A项是错误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曾说:“为国以礼”。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

A. 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

B. 凸显宗族、亲族关系

C. 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

D. 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海外殖民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荷兰和英国先后成为世界殖民强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西班牙、葡萄牙是早期殖民扩张的两个国家,但两国为什么没有就此强大起来?

(2)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请说明荷兰和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相似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3)英国是如何逐步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4)对比西葡与英荷两国殖民扩张的不同结果说明大国崛起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无论我们转身到什么地方,四处都可以看到我们的鲜血”

——一名印第安人的自述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2)马克思为什么说“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3)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知识说明殖民主义给落后地区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

(3)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古代中国商业产生并不断发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中国历代封建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什么?历代封建王朝执行这一经济政策的目的有哪些?

(2)商周时期,我国商业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与唐朝以前相比,唐朝后期及其以后,我国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2006年2-4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是以明清时期的商帮为原型的,请问明清时期的著名商帮有哪些?

(5)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清政府是怎样从经济方面“不顾时势”的?

(6)概述当清王朝“不顾时势”时,西欧诸国的发展概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