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主要说明 A. 传统农户男耕...

《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主要说明

A. 传统农户男耕女织,基本可做到自给自足

B. 家庭成员从事各行各业,一切生产生活所需均自己解决

C. 农民思想保守,不愿外出

D. 农村物质丰富,农民生活富足

 

A 【解析】材料中“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故选A;B中“一切”,排除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中“生活富足”不符合实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 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 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 使用水力鼓风冶铁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 “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大规模分工合作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耜耕    C. 石器锄耕    D. 铁犁牛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4年,李鸿章说:“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形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相等),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挑拨):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所不催;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且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1977年底到1978年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学校考试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等学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7月至9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务虚会上,许多与会者提出了改革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建议。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对当时中外形势的主要认识并作简要评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梦”被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 ,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节选自《中国梦的方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1日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

材料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 ,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

——节选自《梦在前方路在脚下》经济日报2013年1月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中国梦”指什么。简述这一“梦”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梦”的内容,简述20世纪“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对实现近现代“中国梦”的贡献分别是什么,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与“中国梦”的关系如何。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破解和实现“中国梦”的密码与路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