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尼克松政府考虑到1971年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因而同日本向联大再一次...

尼克松政府考虑到1971年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因而同日本向联大再一次提出“重要问题”案,既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入联合国,但也“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意在

A. 实现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 结束中美两国互相敌视状态

C. 促进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 制造两个主权中国的事实

 

D 【解析】美国和日本就中国字啊联合国代表团席位问题实行“双重代表权”,其目的主要是制造两个中国的企图,D正确;A、B和C均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戏称,“文革”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局面是“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浩然走在金光大道上”。这客观上反映出

A. 文艺创作应遵循固定的模式

B. 文革使文学艺术凋零

C. 看戏是最受民众欢迎的娱乐

D. 艺术发展受经济制约

 

查看答案

1928年2月,在《中央复广东省委信》中指出:中国革命事实上形成了“农民割据”的特殊方式,但这种割据的发展“必须取得”各区域内的较大城市,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就要“在这上面”表现出来。这实质上表明

A. 革命重心转向农村地区

B. 广东率先实践“工农武装割据”

C. 民主革命获得实质进展

D. “城市中心道路”占据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一理论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 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 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

D.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查看答案

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曾说:“謇愚不自量,念普鲁士之报法,毕士马克归功于教育,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兴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塞之,更无凭借。”这说明张謇

A. 特别推崇“实业救国”思想

B. 认为教育是富强的根本

C. 找到了正确的救圉道路

D. 认为教育重要性远超实业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奠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大多数人民……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这反映出

A.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B. 人民不支持辛亥革命及其宪法

C. 《临时约法》制定得太过仓促

D. 社会变革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