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为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井田制。 (2)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社会动荡不安等 (3)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封建政府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口和田亩纳税。但是,由于土地私有、买卖频繁,所以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4)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解析】(1)从“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就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被称之为“井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西周实行的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 (2)从“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可以看出,秦朝沿用商鞅之法,井田制被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土地兼并现象。根本原因是经济上的问题,主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影响主要围绕着对制度和经济两方面即可。 (3)材料三反映出的问题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毒瘤——土地兼并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口和田亩纳税。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这是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 (4)“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反映出的是大量商业富豪将资本转向土地上,使得资本不能够再利用,不能够扩大生产,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后期史书有这样的记载:“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棉花已经广泛种植

B.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快

D.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查看答案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

A.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 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 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 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 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 除十三行之外不许任何个人和机构与外通商

D. 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查看答案

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

B.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 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

D. 清代其主导地位被民营手工业代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