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

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什么职权(  )

A.谏诤权          B.审计权

C.司法权          D.弹劾权

 

D 【解析】 试题分析:谏诤权,这是古代谏官的主要职权,古代谏官主要有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等。如教材中提到的唐谏官魏征是给事中。他们常常谏诤政事之得失,唐时唐太宗下令,凡讨论军国大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奏事”就是说凡遇朝廷决策,谏官有权闻政事,并对政策得失发表意见,故A项错误;它是对国家财政预算的执行和决策编制的审核,井稽查财政上的不法行为。唐时,监察御史巡按郡县,即有检查屯田、铸钱等 内容;宋代的转运使司,既是掌管财赋的长官,又是监察官,其职权中有“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到明清尤其是清代,凡封建衙门机构的收支帐目和会计报告,都要送呈都察院检查,故B项错误;这里的司法权,包括司法监察权和司法审判权,前者自秦汉御史就有这种权力,而后者到南朝陈时始有之,陈时建立朝廷重官会审制度,御史中丞也参与司法审判。后为唐所继承,唐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者共同审理案件,称“三司推事”,到清时,除沿用“三司”制外,如遇重大案件,则实行九卿会审制,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吏、户、礼、兵、工部和通政司的官员共同审理。可以说古代御史既是监察官又是司法官,故C项错误;它是指弹劾群僚结党营私,贪污渎职等非法行为。汉代御史中丞,“佐天子,专掌纠劾”;而晋南朝时为激发监察官纠劾精神,竟允许“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弹者不必署名,即使弹劾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监察官的弹劾对象可以说除皇帝之外的文武百官。监察官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征求上司如御史台长官的同意,最后裁决由皇帝决定,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总纲第二十八条修改如下,这一修改

 

修改前:“……镇压叛国和其他反革命的活动……”

修改后:“……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A. 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建立

B. 彻底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C. 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D.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指导思想的变化

 

查看答案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三省六部制各存实亡      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有效避免了个人专断       D.权力制约进一步明确

 

查看答案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的改善

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开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1937年8月9日《申报》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事,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如何唤醒后方的民众?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时势改变《春秋》的宣传主题与选材

B.《春秋》显示媒体社会宣传责任意识

C.《春秋》的报导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

D.《春秋》是中国共产党人主办的报刊

 

查看答案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 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 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 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