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指导政治的学说是黄老刑名之学,其次是阴阳五行之学。著名儒生如贾谊杂阴阳五行学,晁错杂刑名学,讲纯儒学的大儒只能做博士官。这表明
A. 当时儒家学说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思想体系
B. 儒学经过秦朝的焚书坑儒还处在恢复之中
C. 指导政治的学说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D. 汉初统治者还没有出现儒家学说的重要性
据《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里,鲁君朝王仅三次,鲁大夫聘周仅四次。鲁是周公的后代,与王室亲近,朝贡几乎全废,其他诸侯的朝贡自然不会比鲁多一些。据此可知春秋时
A. 周王天下共主已经名存实亡 B. 战乱频繁使诸侯儿无力朝贡
C. 鲁国率先破坏了分封宗法制 D. 诸侯力图摆脱周王的控制
下列出土文物与相关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遭到了严重破坏。唐德宗即位后,陆贽被召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陆贽一心想报效恩遇,锐意于治,“政或有缺,巨细必陈”,为德宗所看重,后出任宰相。针对当时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陆贽主张采取以下一些改良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凡所占田,约为田限”;实行轻徭薄赋,要“量人之力”征收赋税,降低剥削率,十分取一,“裁减租价,务利贫人”;适当缩小“贫富悬绝”的巨大差别,“微损有余,稍优不足,损不失富,优可赈穷”,使“贫弱不至竭涸,富厚不至奢淫”;节约国家开支,“量入以为出”,使用度有节。陆贽还认为“不节则虽盈必竭,能节则虽虚必盈”,为了“啬用节财”,他提出“窒侈欲以荡其贪风,息冗费以纾其厚敛”等。总之,陆贽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均节赋税”、“养人资国”,这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陆贽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陆贽的经济主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一场法西斯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军事的较量,还是一场国家间广播宣传的较量。广播在当时被称作除了海陆空军之外的“第四战线”,并以其时效性强、没有文字障碍、受众面广、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等传播优势在大战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四战线”的较量,是由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首先发起广播出击战、受到侵略的中英美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积极应对反击构成的。受到侵略的国家通过国内外的广播鼓舞民心,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辱,激励地下抵抗运动战士的斗志。例如流亡英国的戴高乐将军经常通过BBC发表演说,鼓舞受到侵略的法国民众,并领导地下抵抗运动。1940年6月28日,他在BBC发表广播演说后的一个星期,便有几百人集合到地下抵抗运动的旗帜下。再如,苏德战争爆发后,在斯大林极富鼓舞性的演说下,苏联民众纷纷投入伟大的卫国战争中。
——摘编自徐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四战线”的较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第四战线”较量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战线”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朝中叶以后,八旗和绿营兵的战斗力日趋衰落。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清政府大力招募和利用地方“团练”与“勇营”,以协助正规军,军事改革由此拉开帷幕。曾国藩在湖南创建湘军,之后淮军也应时而生。湘军、淮军与八旗和绿营兵相比有很大不同。以淮军为例,其在制度和训练方法上效法洋制,并引进和制造了新式火器,且始终紧跟世界军事技术发展潮流,部分新式火器甚至先于西方国家。但是,与西方不同的是,淮军士兵由将领亲自招募,他们之间大多具有乡党、姻亲、友朋的裙带关系,士兵对于将领的人身依赖非常严重,军队正常运转实所依靠的正是这种私人感情,淮军的指挥体系也是标准的个人指挥体系。随着淮军的日益强盛,其创建者和统领李鸿章的政治权力越来越膨胀,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
——摘编自黄凯《火器引进与淮军军事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淮军军事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淮军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