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经济全球化依托的是航海,连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现在除了集装箱航运外,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出现则形成了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打通了的经济全球化。据此判断,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手是
A. 市场
B. 科技
C. 交通
D. 资本
1945年7月,英国战后第一次大选。工党竞选的主要精力放在社会改革上,除了要对许多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之外,还要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实行国民医疗保健制。结果艾德礼领导工党出人意料地大胜战争英雄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工党取胜的原因在于其主张
A. 政府运用宏观调控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B. 追随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C. 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维护世界工厂地位
D. 顺应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据此推知,当时苏联
A. 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B. 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 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
D. 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
罗马法主张,“家父权”并不触及“公法”。当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成为高级官吏时,需要审判其父亲的案件。查士丁尼《法学阶梯》规定,如果子女有不法行为,父亲可把子女交出以免除自己的责任。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 侧重于保护私有财产
B. 法律高于血缘伦理
C.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 压制人的自由发展
1982年10月15日,北京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首届换房大会。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变更问题,办理手续很简单。十年后,劳动人民文化宫不再举办换房大会,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此后买房取代了换房。这一历程反映了
A.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
B. 房屋产权和使用权分离
C. 关注民生成为党和政府执政之要
D. 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减弱
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签订。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
A. 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
B. 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
C. 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
D. 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