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司马迁评价汉武帝“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边兵,人无聊生。偏观赢政,几欲齐衡”。百年后的班固则称其“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千年之后的司马光则认为:“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指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姜鹏《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汊武帝“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并指出其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三位历史学家对汉武帝评价不同的原因。

 

(1)原因:汉朝制度不完善、不成熟,存在王国问题、少数民族威胁边境等问题,需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建立中外朝制度,推行刺史制度和“推恩令”,创立察举制,派大军出击匈奴等。 (2)三位历史学家选挥史料的角度不同,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个人立场也有所不同。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汊武帝“变更制度”的政治原因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汉家诸事草创即汉朝制度并不完善、并不成熟,四夷侵陵中国即少数民族威胁汉政权等。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就是回答出汉武帝采取的常见的政治措施即可,例如,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推恩令”等。 (2)在解决此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对历史人物评价不同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评价者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时代不同、所研究的史料不同、目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解释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几千年来,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没有任何一个文化系统自古以来就是现在这个形象的。发展演变,一般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自身的演进,二是从外界吸收接受。文化发展,就好像一条河流,自源头一路往下滚流,沿途条条小水前来汇合,然后成为滔滔滚滚的大江。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历史知识,围绕“人类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这一主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外贸易的发展,在明代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明代前期,朝廷严禁私人从事海外贸易,朝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唯一合法途径。这种贸易形式在永乐至宣德年间臻于鼎盛,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下,海外各国纷纷与明廷建立朝贡关系。正统以降,入贡国家日渐减少,朝贡贸易趋于衰微,如自弘治元年(1488)至弘治六年

自广东入贡的海外国家仅占城、暹罗各一次。不过,朝贡贸易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对外贸易的萎缩,与朝贡贸易衰落的同时,私人海外贸易队伍却逐渐壮大起来。在开展贸易的压力下,经过激烈争论,朝廷在隆庆元年(1567)部分解除海禁,一直被视为走私的私人海外贸易取得了合法地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输入中国的商品,以海外各地的特产和香料为主,也有暹罗红纱、番被、嘉文席、交阯绢、西洋布等少量手工业品。从中国输出的商品,有生丝、丝绸、瓷器、铜器、铁器、食品、各种日常用具以及牲畜等,其中尤以生丝、丝织品、瓷器为大宗。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在国内工农业发展的基础上,16、17世纪的英国不仅国内市场繁荣,而且对外贸易也活跃。英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以输出呢绒为主,海外扩张的动机也是为呢绒寻找销售地。之后,英国与西欧、北欧的呢绒贸易趋于衰落,而与利凡特—东印度以及北美殖民地的进口贸易却繁荣起来,进口的目的是为了再出口,这种输入与再输出的贸易越来越发达,而呢绒出口贸易逐渐走向衰落(当然,其衰落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贸易转型。英国的贸易转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的是与利凡特—东印度的贸易,第二阶段发展的是与殖民地

的贸易。对外贸易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且使英国人冲出欧洲,走向世界,为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为大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赵秀荣《17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的拓展与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明朝时期和英国16、17世纪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时期和英国16、17世纪海外贸易发展对两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下列属于这一风格的文学作品是

A. 《百年孤独》

B. 《人间喜剧》

C. 《老人与海》

D. 《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据联合国官网记载,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否决票数,从1946年到1990年共出现193次,平均每年4次多;从1991年到2016年共有31次,平均每年1次多。这一变化说明联合国安理会

A. 各成员国利益实现了平衡

B. 冷战结束后内部对抗减少

C. 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削弱

D. 国际事务处置权大大增强

 

查看答案

苏共领导人在总结某项政策时说:“我们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励,我们首先激发了人民的普遍政治热情,然后又激发他们的军事热情,我们曾打算用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以及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这项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