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一次大会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草命的决定性的胜利。在两个革命的实践中,……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此次会议
A. 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B. 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次战役
A. 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
B. 是国共合作进行抗日的典型
C.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 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称赞他是“一个为天下服务的大政治家”,“把进化和进步的思想、全世界都在风起云涌的思想,同中国的古典传统结合起来……领头打开了一个现代的突破口”。“他”是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下表为1863-1907年晚清海关征税金额表,据此可知
时间 | 金额(单位:万两) |
1863 | 638 |
1877 | 1206 |
1887 | 2054 |
1897 | 2275 |
1907 | 3386 |
A. 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B. 中国关税主权逐渐收回
C. 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D.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 经济结构的差异
B. 中央集权的强弱
C. 思想解放的程度
D. 海军实力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