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家国同构”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某位学者绘制了如图所示结构图,对此解读正确...

“家国同构”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某位学者绘制了如图所示结构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血缘关系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纽带

B. 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C. 儒家思想是宗法观念产生的思想基础

D. 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扩展延伸

 

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家国同构”,意即宗法家族其实就是国家政府功能的扩展和延伸,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血缘关系并非所有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纽带,例如,郡县制就不注重血缘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封建政府财政来源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法观念产生早于儒家思想,所以儒家思想不可能是宗法观念产生的思想基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知识分子,对于身份立场,是有几项原则条件的,认为必然属于知识分子行为的表征。其一,有开拓并延续民族文化的使命。其二,有担负国家政治的责任和过问政治的兴趣。其三,如此的保政全民幸福的枪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其四,有悲天悯人之情怀,淑世之热肠。如此这般有学识有修养和思想能力的人,才可以说是传统的知识分子。当近代知识分子自我感悟到觉醒的精神状态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努力趋向,就是热切的更要晚醒全国同胞。很自然的他们就担当了先知先觉者的身份。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義的民本思想打破了君主制的框架。认为天下不是君主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设立君主的目的是服务民众。他提出具体的政治改良办法,如“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宰相设政事堂,便殿议政,天子不能尽批,到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学校,养士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公是非于学校”;他还推崇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提倡“方镇自治”。

——黄宗義《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监督它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贵族应组成团体和平民团体同时享有立法权,二者有各自的议会。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因为政府各部门时时需要采取急速的行动,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要好。行政机关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否则立法机关就要变成专制。行政也应通过它的“反对权”来参与立法。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折黄宗羲对政治改良的构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和黄宗羲的思想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异同点,并分析其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唐到清,中国主流文学形式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科技方面的突出表现,并指出其影响。

 

查看答案

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和心理活动过程。该文学作品体现的艺术风格反映了

A. 工业文明下对理性王国的憧憬

B. 对社会现实冷静深刻的批判

C.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与心灵创伤

D. 拉美文学与西方文学的融合

 

查看答案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1864年,竟有30位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这说明

A. 新世界观确立的曲折性

B. 欧洲人崇尚理性主义

C. 进化论存在严重的漏洞

D. 宗教与科学势同水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