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9年胡适发表文章指出,新思潮的根本意义是“评判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要通过...

1919年胡适发表文章指出,新思潮的根本意义是“评判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要通过“整理国故”,区分“国粹”与“国渣”,去芜取菁,再造文明。这表明胡适

A. 背离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B. 贯彻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C. 用西方文明改造儒家思想

D. 主张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D 【解析】胡适认为对待传统文化要从“国粹”与“国渣”来区分,显然强调利用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D正确;胡适是新文化运动支持者,不是背离,A错误;民主科学思想不符合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B错误;西方文明改造儒家思想文化,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3年,孙中山在给友人的信中指出,欧美国势积重难返,“高者富可敌国,贫者贫无立锥”,这种贫富不均势必会引起大的冲突。因此,他认为,“今日吾国言改革,应为贫富不均计。”这说明,孙中山

A. 意识到社会革命的必要性

B. 主张改革以解决社会问题

C. 将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D. 以民生主义解决贫富不均

 

查看答案

1901年,在戊皮政变不到三年后,曾经坚决反对和镇压过变法的慈禧太后宣布要实行“新政”,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学习西方已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这说明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A. 挽救民族危亡

B. 推动政治革命

C. 促进西学东渐

D. 引领思想解放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葛兆光指出,从明末清初以来,面对西方文明,中国大体都是坚持在“传统中变”。可1895年以后,在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省西方式的“现化“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材料中“在传统外变“指的是

A. 中体西用,自强求富

B. 突破器物,学习制度

C. 以日为师,全盘西化

D. 追求民主,提倡科学

 

查看答案

《源寰志略》是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一部世界地理志。作者徐继畲在初版中,将“皇请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了“亚细亚”之后,但最终在好友的建议下,将其调整到卷一的卷首。这一变化

A. 有利于改变中国人的世界观

B. 体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旨

C. 说明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D. 是对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应以“各得其私,各得其利”的原则制定“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这一主张体现了

A. “儒法并用”的治国主张

B. 废除君主制度的民主思想

C.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D. 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