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

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这说明

A.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

B. 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

C. 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

D. 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

 

C 【解析】1936-1937年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促使此时期的知识分子对激进的新文化运动自觉地进行反思,提出重视传统文化,要有文化自信,鄙视盲目全盘西化。故此题正确选项为C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源在《海国图志》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亚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

A. 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

B. 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

C. 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D. 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到:“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但他这昆山地方,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 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 经济发展推动观念转变

C. 小说成为文学主要形式

D. 民众需求促进戏曲兴盛

 

查看答案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工夫论,强调道德实践不再是迫于外在天理的

合目的性行为,而成为真正意志自由的主体行为。王阳明的主张

A. 彻底否定程朱理学

B. 启迪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潮

C. 维护封建道德伦理

D. 逐渐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查看答案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

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

A. 削弱了地方权力

B. 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

 

查看答案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1900年前后)帝国主义指欧洲国家——也包括后来的日本和美国——对世界的控制。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并试以世界近现代史实评述该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并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