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为五部分搜集...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为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A. 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 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C.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 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指维新变法,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指新文化运动,故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与辛亥革命有关,即民主共和,三民立宪,故B正确。五四精神,旗帜高场,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故A排除。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在以俄为师之后,故C排除。武装割据,开创新路在国民革命之后,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 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 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D. 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1897年的日记,由此可见

A. 传统华夷思想发生变化

B. 西学己经成为社会主流

C. 废除科举遭到基层抵制

D. 儒学逐步被清政府废弃

 

查看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详了《地学浅训》;甲午战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这一变化

A. 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

B.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 表明对西方文化认识走向理性

D. 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这种“精神”指的是

A. 彰显资本主义民主原则

B. 保留本国旧专制残余

C.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 避免行政权力过于集中

 

查看答案

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论述道:“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这一论述

A. 指出了习惯法的弊端和缺陷

B. 促进了《十二铜表法》的诞生

C. 揭示了万民法产生的必然性

D. 说明罗马法只维护奴隶主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