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

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B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外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并未出现缓和迹象,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反映了中外民族矛盾激化,国人存在盲目排外的倾向,1901年后数量又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说明此时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故B项正确;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会导致国人不断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故C项错误;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与题干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说: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材料表明

A. 中国近代化是内外作用下的主动过程

B. 近代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被动近代化

C. 近代中国的发展是对传统儒学的突破

D. 中国近代化是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查看答案

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D. 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宋明以前,在传统伦理思想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一般借钱或办事都以诚相待,不打借条,不立契约,但宋明以后,按契约办事已成为习尚。以下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以农为本观念发生了变化

B. 经营业务扩大和商品意识的增强

C. 家庭投资方向经营手段的变化

D. 政府政策转向务工经商

 

查看答案

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这表明

A. 家国一体观念渊远流长

B. 地方独立性比较强

C. 族人有强烈责任感

D. 宗族发挥社会治理功能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1917年12月,谈判在布列斯特开始,德国代表团长提出了掠夺性条件,要求占有被德军占领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土。1918年2月,德军终止谈判,占领大片土地,逼近彼得格勒。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涨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栗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材料二《罗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法国外长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两个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德国从两则条约中的获利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