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该文后的语句应该是

A.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 “臣等再四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

C. “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D. “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B 【解析】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人心愤夷已极……称夷务为洋务……不敢斥言夷字。”说明了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面对外国的侵略的愤慨之情以及对地方官员称夷务为“洋务”的不满,因此文后的语句应该是 “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故B项正确。A项是顽固派的治国之道,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官员的守旧观念,C项“喜谈洋务”和D.项“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与题意相反,故CD两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陆,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 缓解财政压力

B. 践行儒家仁政

C. 实行闭关政策

D. 推动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

A. 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

B. 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

C. 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

D. 唐宋时期.大臣的权力增强

 

查看答案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的记述,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史记》为当世史籍,可信度最高

B. 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

C. 记述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可采信

D. 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可确认真实原因

 

查看答案

《周礼》记载,周代设医师掌管国家的医药政令,负责王室和邦内疾疫的预防和治疗,每到岁终,医师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其级别和俸禄。这反映了当时

A. 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

B. 形成中央集权的医疗保障体系

C. 医药政令得到邦国认同

D. 医疗管理制度已达到较高水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2)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