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业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为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材料二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凤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变权。

9月19日(农历八月初四),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农历八月初五),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连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整理

(1)材料一是基于怎样的史观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从这一视角来讲,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史观:现代化史观。 影响:①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②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 ③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2)原因:①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 ②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引起守旧势力的恐慌; ③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反对变法。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是从现代化史观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关于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影响戊戌变法的影响,根据材料一“‘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业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可概括为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根据材料一“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可概括为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根据材料一“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为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可概括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2)第一小问,关于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凤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可概括为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引起守旧势力的恐慌;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反对变法方面作答。第二小问,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会在哪个国家兴起呢?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河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土远离战场,未受战火波及,经济反而获得了迅猛发展……同英法苏相比,美国有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同德国相比,美国还有吸引科学家的民主制度,这使美国比任何国家有条件发展科学……还应指出美国的人力(科技人员)条件……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才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学家并肩合作,共同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国不堪思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铜而前往美国。结果形成了世界科技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趋势...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新和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一定意义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如一对孪生姊妹。

材料二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代价惨重。世界历史不幸告诉我们,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能力。现代化一旦在某一国家或者地区出现,其他国家或地区为了生存和自保。就必然采用现代化之道。因为现代化作为一种理性化和效率化的过程,能够更有效地动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物力。针对这一侵略力量能做的最有效的自卫,则是以其矛攻其盾。任何想要自立的民族,只有迎头赶上。在现实版本中,这一现代化很大程度上被缩减为工业化,进而再被简化为诸经济要素的重组,社会和政治变革也经常服务于这一经济目的。纵使今天的世界已全然不同,但这一得自历史的记忆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忽略。它仍在深层推动着中国人的集体行为,尤其是在其精英阶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战后世界科研的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现代化本身具有一种侵略能力”,请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 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 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 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查看答案

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有光学辉的巨星之一……按照我的看法,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以下对“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

B.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C. 爱因斯坦找到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规律

D. 爱因斯坦比牛顿更受人们尊敬

 

查看答案

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 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 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 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 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政治经济影响

 

查看答案

近年来,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和魔幻小说兴起,网络艺术风起云涌,丰富着当下文艺创作的题材、方法和传播途径。这现象表明我国

A. 网络主导文艺创作

B. 传统文学已趋向衰落

C. 文艺创作趋向成熟

D. 文艺创作愈加多样化和大众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