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规定(  )

A. 违背了清朝外交平等的原则

B. 体现了中外完全平等、开放交往的理念

C. 凸显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至尊风范

D.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用照会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必当平行照会”,材料主旨体现出清朝传统“华夷观念”、“天朝上国”观念遭受冲击,客观上推进近代中国外交的近代化,D项符合材料主旨。A、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主旨相悖,排除。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失败后,负责交涉条约的人……知道战前广东地方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原因之一,现在把关税明文规定岂不是一个釜底抽薪,一劳永逸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这是他们外交的胜利。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 力求减少苛捐杂税

B.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 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D. 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查看答案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是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只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的实质是

A. 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B. 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 元代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 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查看答案

宋朝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乏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这一规定

A. 加强了对官吏的监察

B. 加剧了官吏的腐败

C.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查看答案

据统计,武则天统治时,科举出身的10位宰相中有6位来自下层官吏或平民家庭。晚唐正史有传的官员中,出身寒门的占14%。这表明科举制

A. 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C. 提高了当时的官员素质

D. 改变了唐朝的中央官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