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央与地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汉武帝继承...

中央与地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汉武帝继承了文景以来的削藩政策,采用推恩、助酎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所谓推恩,就是使诸侯王诸子都有继承分封的权利,从而用类似“分家”的方法肢解诸侯王国;所谓助酎,就是让诸侯王拿出黄金作为祭祀祖宗的赞助,对于有抗命迹象的王国,则借口酎金成色不纯削夺其爵位。

——《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应对地方势力过大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说明这些措施对政治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1787年初麦迪逊致信华盛顿说:“我们有两种选择:13个州的完全分裂或全面联合。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独立国家(除自己的法律外);而在后者,13个州将成为一个完整的共和国的郡县,受到一部共同法律的约束。”“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的社会里,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修补邦联制不可能符合这一目的”。

——《美国历史十五讲》

(2)依据材料说明当时美国的政治制度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后来是怎样解决的?

(3)某同学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初期史事示意图”,图中四个序号代表按时序发生在该地的事件,请选择其中两个事件,写出序号及事件,并谈谈其影响。

 

(1)措施:推恩令、酎金法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2)问题:邦联制下各州权力太大,导致中央政府乏力,不能很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解决: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改变了邦联体制下松散的联盟关系,确立了联邦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 (3)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②1937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③1937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④1938年,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初期最大的一次胜利 (以上四个任选二个) 【解析】(1)由“汉武帝继承了文景以来的削藩政策,采用推恩、助酎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从而得出措施是推恩令、酎金法,第二小问,显然是加强了中央集权. (2)由材料“13个州的完全分裂或全面联合。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独立国家(除自己的法律外)”说明邦联制下各州权力太大,导致中央政府乏力,不能很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结合所学,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改变了邦联体制下松散的联盟关系,确立了联邦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 (3)结合所学,由地名联系抗日战争重要事件,容易答为: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②1937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③1937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④1938年,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初期最大的一次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冷战结束20多年来,世界局势总体缓和,但并不太平。下列属于“不太平”的史实为

①美国“9.11”事件

②柏林墙被拆除

③北约轰炸南联盟

④越南战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 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B. 若干政治力量的壮大

C. 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    D. 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查看答案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A. 苏联解体

B. 波兰剧变

C. 德国统一

D. 欧共体成立

 

查看答案

1961年,许多亚非拉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

A. 德国正式分裂

B. 古巴导弹危机解决

C. 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D.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查看答案

1982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原因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日本已与美国平起平坐

C. 日本经济实力壮大

D.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