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

——资中筠《士人风骨: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

问题:(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感觉的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百度百科《苏格拉底》

问题:(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材料三: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

代表作

基本主张

李贽(1527

~1602)

《藏书》

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薄伽丘(1313

~1375)

《十日谈》

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问题:(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

 

(1)特点: ①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儒家思想长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③农耕经济发达;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市场稳定和文明的连续性; ④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民族共同创造,兼容并蓄。 (2)运用自己的智力判断来认识自己(或者答:“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美德即知识”;美德由教育而来。 (3)共同之处:①都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个性的解放;②都主张追求现实的生活。 【解析】本题主要的是中西方古代思想;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苏格拉底的思想、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等方面来分析。 (1)根据材料一“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特点之一是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一“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说明文化领域形成了儒家思想一统局面,即儒家思想长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根据材料一“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说明农耕经济发达,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材料一“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说明地理环境相对闭塞;根据材料一“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说明古代中国市场稳定和文明具有延续性;根据材料一“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说明中化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兼容并蓄。 (2)从材料“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3)从材料中对比李贽与薄伽丘的思想,由“反对封建禁欲”、“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可知,两者都反对禁欲主义;由“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可知,两者都主张个性解放;由“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幸福在人间”可知,两者都追求现实的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A

B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C

D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E

F

 

问题:(1)根据上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问题:(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    原因。

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问题:(3)以上材料反映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问题:(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

 

查看答案

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

A.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B. 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

C. 体现“体用统一思想

D. 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

 

查看答案

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B.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C. 开发土地资源    D. 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美国政体优于英国政体,也有人认为英国政体优于美国政体。对此,你认为两国政体

A. 都是西方国家政体,不能比较

B. 英国优于美国,因它建立最早

C. 美国优于英国,因它国力第一

D. 只要符合本国国情就是最好的

 

查看答案

古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古罗马法

A. 保护公民权益

B. 体现权力制衡

C. 主张法律至上

D. 追求司法公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