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

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由此可见陈云主张()

A.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C. 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 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党提出“三个主体”告诉我们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作用,“三个补充” 告诉我们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此,陈云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三个主体”,排除;C项是1984年提出的,排除;D项不符合“三个补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张鸣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在谈到新文化运动时引用时人观点说:“中国人没有语法不科学,书写说话都不科学,太不像话,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干脆用拼音字母。据此判断新文化运动()

A. 要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

B. 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C. 具有鲜明的西化色彩

D. 以改变文字来改变社会

 

查看答案

前一部书把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下列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A. 作者目的在于托古改制传播西学

B. 作者目的在于宣传发展儒家学说

C. 两书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相互矛盾

D. 书中观点得到了知识界的普遍认可

 

查看答案

《沪江商业市景词》描述20世纪初的上海:“各行贸易待评量,借作茶楼聚会场。每至午申人毕聚,成盘出货约期忙。这反映出此时的上海()

A. 生活习俗已经完全西方化

B. 一些消费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C. 市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质变

D. 商业活动中奢侈之风大肆增长

 

查看答案

193789日,上海虹桥机场发生了个别日本军人和中国机场保安队之间的冲突,双方互有死伤。蒋介石借此明确告诉国民党领导人:“在北方打仗,国际上是不大注意的;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这表明蒋介石()

A. 希望速战速决争取战略主动

B. 理性地看到了中日战争结局

C. 寄希望于国际社会出面干预

D. 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查看答案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袁世凯的研究,已经从二三十年前的全部否定其作为,变为以较为理性的态度来分析具体作为在其时代中的作用,对史料的解读也更为客观。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

A. 袁世凯确实也做过不少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好事情

B. 袁世凯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C. 其称帝闹剧是源于家人和部署的怂恿

D. 学术研究的终极追求始终是尽量还原历史真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