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 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 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 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可知,元曲等剧种逐渐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所以答案选A。B不正确,通俗化不能说明素养的低下。C明显错误。D是原因,材料中无法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 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 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 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 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

 

查看答案

中国的京剧始于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那会儿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这主要是

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

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

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

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 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 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 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 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傩戏

 

查看答案

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的绘画风格

B. 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C. 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

D. 具有崇高清远、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