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

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 确立皇帝至高无上权威

B. 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

C. 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 根除汉政权稳定的隐患

 

C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吕后所生长子是嫡长子,故被立为太子。如果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即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故周极力反对。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查看答案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地域决定政治

B. 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 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 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查看答案

有学者统计,北宋载人《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

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

C.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D. 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

 

查看答案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这一规定

A. 强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

B. 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

C. 巩固了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

D.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

A. 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

B. 皇权至上不可僭越

C. 秦王赢政的巨大功绩

D. 皇位世袭不可转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