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6—18世纪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6—18世纪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启蒙思想家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规范,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

19世纪

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20世纪初

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20世纪30—40年代

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提示: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也可以提取2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答题。)

 

示例一: 论题:明末清初到19世纪,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开明变为堕落。 阐述:①16到18世纪,中国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科举制度盛行,社会流动相对畅通;农业生产发达,工商业繁荣;思想统一,文化繁荣。 同时期的西方,多数处于天主教和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社会矛盾尖锐,国家间战争不断;与中国的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启蒙运动兴起,中国儒家思想部分被采纳;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不够全面。此时中国,在西方的眼中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②19世纪初,中国专制统治腐朽,对外闭关锁国;中期开始,在对外战争中屡屡战败,逐渐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附庸;国人吸食鸦片,身体素质低下,社会落后和保守。 同时期的西方,民主政治逐步确立和完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等思想广泛传播。此时中国,在西方人眼中变为堕落。 结论:19世纪初,中国故步自封,而西方经过工业革命,后来居上,中国的形象由开明变成了封闭、邪恶、堕落。 示例二: 论题:20世纪初到20世纪30-40年代,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混乱变为崛起。 阐述:①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社会统治黑暗,各种斗争风起云涌;经济凋敝,民生艰难。 同时期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入到“电气时代”;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民主政治逐步成熟。此时在西方人眼中,中国被贴上了贫困、肮脏、混乱等不良标签。 ②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坚持抵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解放;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此时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是纯朴、智慧的,是“崛起的英雄”。 结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混乱变为崛起。 【解析】本题据材料表格内容“16世纪至20世纪30、40年代西方中国观的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自拟论题,例如:20世纪初到20世纪30-40年代,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混乱变为崛起。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入到“电气时代”;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贡献等方面予以阐述。注意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摘编自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1)比较说明材料一中凯恩斯和怀特关于“国际经济主导权”观点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国核心地位变化的影响及其启示。

 

查看答案

如图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A. 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B.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 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D. 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查看答案

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由国际清算同盟发行统一的世界货币,货币的分配份额按照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这样英联邦的比例高达35%。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A. 二战导致正常国际贸易往来受阻    B. 极力削弱美元的国际影响力

C. 极力维持和延续英镑的国际地位    D. 保持英国战后金融霸主地位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这表明作者

A. 站在罗斯福一边反对法西斯

B. 质疑罗斯福新政侵犯自由

C. 担心德国纳粹思想危害美国

D. 拥护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中.有大量的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

A. 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B. 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思

C. 夸张和想象给了富足的人们以鼓舞    D. 历史和冒险给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